我国在国际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近20年来不断呈上升趋势,但前几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发表份额只占世界的1.04%,而被引证份额才只有0.29%,这远远不能与我国的地位相称,也没有真正反映我国科技界实际达到的科技水平。这当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在于文字的质量,有的是科技英语的质量,有的则是语文的质量。从我作为一些国际刊物编委的经验看,我们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因为语文质量差而未能在较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或虽发表了而未被足够引证,或虽引证了而未被正确评价,以至未能产生应有的影响。这类情况在一段时间内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却很值得我们重视。它是我们在科技领域内进一步提高开放度的一大障碍。
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受文理分家的影响颇深,有些学理工的人写作科技著作时,行文不仅不讲究文采,甚至连逻辑思维也不注意。其实,在科技发达国家,论文写作是作为科学家的一门必备技能来看待的。按国际范例,为保证科技论文的高质量,从写作到定稿花费的时间常常是很可观的。一篇以实验为主的创新论文,写作时间可能要占到整个研究时间的1/10左右。这一点有些初入门的年轻人是估计不足的。为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还不能不重视论文英语,这是公共英语和科技英语的延伸,是一种重要的工具,但还没有受到广泛的注意。我建议有基础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设论文英语课程,作为博士生的必修课。不仅如此,论文英语在科学家的整个学术生涯中,都须不断提高。重视这个小环节,对加速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将不无小补。